发布时间:2025-05-17 17:53:02 浏览::
核心提示:2025 开年,奢侈品行业接连上演“分手大戏”。LVMH 集团出售 Stella McCartney,开云集团出售奢侈品奥特莱斯 The Mall。就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依旧喜忧参半之际,资本市场压力下,奢侈品巨头的资产策略被迫接受金融视角凝视,将资源向核心头部品牌集中,以此稳固投资者们的信心。
2025 开年,奢侈品行业接连上演“分手大戏”。LVMH 集团出售 Stella McCartney,开云集团出售奢侈品奥特莱斯 The Mall。就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依旧喜忧参半之际,资本市场压力下,奢侈品巨头的资产策略被迫接受金融视角凝视,将资源向核心头部品牌集中,以此稳固投资者们的信心。
汇丰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重新审视了几十年前奢侈品行业分析师的观点,认为丝芙兰“可能并不适合”LVMH 集团。虽然丝芙兰去年的增速亮眼,但汇丰银行认为,“由于它是一家零售商,因此利润率受到一定限制。”
该银行提出 LVMH 分拆零售业务的可能性:“虽然我们认为该集团短期内不会剥离资产,但严重亏损的 DFS 可能是例外,LVMH 首席执行官 Bernard Arnault 在最近的业绩报告中拒绝对该业务发表评论,但我们认为剥离资产未来可能帮助简化业务,而 LVMH 的股价将从简化中受益。”
报告还指出,葡萄酒与烈酒部门也可能被视为非核心业务,尽管未来两年该部门可能会“重组效率低下的业务”,“从长远来看,由于年轻一代不太喜欢喝酒,而且由于投资组合中存在这一部分,一些基金无法接触 LVMH 股票,因此我们不排除重组完毕后该部门本身与集团其他部门分离的可能性。”
将其品牌矩阵精简为纯粹的奢侈品品牌组合(包括时装、皮具钟表和珠宝)“可能会让公司拥有更轻、更连贯的投资组合,市场可能会对此给予更高的评价。”
事发并非偶然,奢侈品集团攻城略地的扩张模式,事实上早已令投资者信心噤若寒蝉。不仅 LVMH,包括开云、历峰在内的奢侈品集团,均在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重新审视“扩张”二字。
虽然现在判断 LVMH 是否会对业务部门做大刀阔斧的削减还为时尚早,但从近期该集团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聚焦头部品牌可能是该集团甚至是各大奢侈品巨头未来资产战略的重点,剥离非核心业务正被不断提上日程。
近期,Stella McCartney 从 LVMH 集团回购了其同名品牌的少数股权,但将继续以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使的新头衔与该集团合作。
与许多品牌一样,随着国际旅行陷入停顿、实体店关闭、成本不断增加,Stella McCartney 在 2020 年疫情期间陷入困境,并开始缩减开支和重组。
根据英国公司注册处的数据,2021 财年,Stella McCartney 在英国的业务亏损达 3270 万英镑,营业额为 3250 万英镑。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12 个月内,该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 14%,税后亏损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 4.3%。
接下来的一年情况有所改善,公司的税前亏损收窄至 1000 万英镑,2022 年的营业额增长了 23%,达到 4000 万英镑,期内营业亏损从 2021 年的 3000 万英镑缩减至 870 万英镑。
在去年 9 月,LVMH 还将 Off-White 出售给了 Bluestar Alliance,由此可见,该集团正在不断评估其资产,进一步聚焦被视为现金牛业务的头部品牌。
就在上月底,开云集团也开始推进剥离非核心资产的进程,将奢侈品奥特莱斯 The Mall Luxury Outlets 出售给西蒙地产集团,这比交易为开云带来了约 3.5 亿欧元的收益。
此外,资产剥离也在短期内缓解了深陷困境的业绩压力。在发布年度财报之际,开云集团负责运营和财务的副首席执行官 Jean-Marc Duplaix 曾指出,该集团从房地产资产剥离中净赚 12 亿欧元,其中包括将巴黎三栋大楼的多数股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 Ardian,预计未来两年将通过再融资交易再筹集 20 亿欧元或更多。
此外 Jean-Marc Duplaix 还明确发言表示:“我们不打算进一步投资房地产。”
历峰集团近期的资产调整也验证了这一趋势,该集团将奢侈品电商业务 Yoox Net-a-porter 出售给 Mytheresa,最新的收购对象则是意大利珠宝品牌 Vhernier,进一步加强其硬奢业务。
多年来,LVMH、开云、历峰这三大奢侈品集团持续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份额,在 LVMH 以 158 亿美元收购 Tiffany & Co. 这样的巨额收购案之外,奢侈品集团合并的传言也数度出现。然而随着奢侈品市场遇冷,豪掷千金、成为行业“巨无霸”的战略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在市场下行背景和资本市场压力下,奢侈品集团越发注重资本效率,在业务的取舍上显得更为谨慎。
虽然近期 LVMH 的投资收购动作仍然不断,但以较低金额的投资或股权收购为主,在对品牌的投资上,以更具灵活性的策略把握新兴趋势,开云则精准发力美妆领域,投资香水品牌 Matière Première。
去年 10 月,开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Franois-Henri Pinault 曾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创造条件,恢复稳健、可持续的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投资的选择性。”
随着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奢侈品集团很可能会继续抛弃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品牌,此外,面对着 AI 浪潮下迫在眉睫的数字化转型,这些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这些资源无疑将向核心头部品牌集中。
从财报上来看,奢侈品集团的一些核心品牌,也的确在近期显示出了更强的增长潜力,比如 Louis Vuitton 和 Tiffany 都在 1 月录得双位数增长,2025 财年第三季度,历峰包含 Cartier、Van Cleef & Arpels 等品牌的珠宝部门增长了 14%,Zegna 在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也增长了 8.4%。
汇丰银行也对 Dior 的前景表示乐观,预计这家法国时装公司的销售额在 2025 年将按固定汇率持平,而早先预测今年将下降 4% 至 5%:“我们看到产品推出开始扭转销售下滑的趋势,甚至在新的创意方向产生任何影响之前,”并强调该品牌最近推出的包袋 D-Journey“ 似乎正在产生影响。”
无论是奢侈品集团的抉择还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都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时代,“安全牌”或许比“惊喜感”更具吸引力。
最近,整个户外市场最大的新闻是安踏收购了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在安踏公开收购或合资的品牌矩阵中,这是第10个。神奇的是,收购而来的海外品牌,经过安踏之手后,大多能在中国市场焕发新生,有的成为网红品牌,有的成为奢侈品牌,最次的也能取得百分之三五十的增长。
说起奢侈品,相信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都不太会陌生,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了不少白领的共同选择,就在最近却传出全球奢侈品两年流失了将近五千万用户,让人不禁疑惑这奢侈品是要卖不动了吗?
在此之前,机场曾是免税店和奢侈品的天下。而今,高端运动品牌和客人双向奔赴了,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晒出早上8点的虹桥机场lululemon门店,感慨“没想到咪咪小一家店里都是人”。
在全球消费寒冬中,以爱马仕为代表的奢侈品在过去几年里不止一次涨价,这一回,美国市场的针对性尤为明显。除了关税的直接因素,整个美洲地区对于奢侈品消费的贡献力缩减其实也是爱马仕们“毫不留情”的原因之一。
瑞典百年表行NYMANS UR 1851是高端奢侈品手表购物新地标,这家拥有170余年历史的奢华腕表行,有着丰富的品牌款式选择和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