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3 18:20:06 浏览::
6月30日,老铺黄金股价大涨14.94%,但7月2日下滑1.98%至988港元。其市值依然达到1706亿港元,超过(1330亿港元)、老凤祥(260亿元人民币)、周生生(60亿港元)等传统金饰巨头,位居行业首位。
今年以来,老铺黄金股价已经涨了近3倍,过去一年上涨25倍(从发行价到最高价)。由于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的股价涨势凶猛,它们也被并称“港股三朵金花”。
如此迅猛的资本追捧,引发市场热议。但更多人在质疑,老铺黄金估值与基本面背离,存在泡沫风险。
一边是火热的黄金涨势,今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25.7%,创下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大半年涨幅。另一边却是寒气逼人的金饰市场,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290.492吨,同比下降5.96%,其中黄金首饰134.531吨,同比下降26.85%,但金条及金币138.018吨,同比增长29.81%。
简单来说,金价涨得太快,让老百姓觉得金首饰太贵了,加上挣钱不易、花钱更谨慎,很多人就捂紧了钱包。同时,想靠黄金保值的人,也更倾向于直接买金条、金豆这类更“实在”的投资品,而不是溢价高的首饰。
这种趋势在去年就开始了,而传统巨头如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等都感受到了这股寒意,AG真人平台官网业绩已经集体打喷嚏。
6月12日,周大福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业绩,全年营业额同比下降17.5%至896.5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8.97%至59.16亿港元。
老凤祥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为567.93亿元,同比下降20.50%;归母净利润为19.50亿元,同比下降11.95%。
周生生的2024年同样惨淡,营收211.76亿港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8.06亿港元,同比下降20.0%。
行业哀鸿遍野中,老铺黄金却成为例外。2024年营收为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净利润约14.7亿元,增幅高达254%。超过同行的业绩增速,成为老铺黄金去年到现在股价上涨的支撑。
但话说回来,和周大福、老凤祥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相比,老铺黄金虽然股价涨势很猛,其实是个“年轻品牌”——2009年才成立,知道它的人还不多。
店铺数量方面,周大福、老凤祥、周生生都有好几千家店,老铺黄金目前只有36家。销售规模方面,老铺黄金的体量只有周大福的九分之一,跟老凤祥和周生生也有很大差距。
1、售价跟金价强挂钩,按克计价,成本高,同时大搞价格战,结果导致毛利率普遍较低
“如果卖黄金的比不过卖皮具的(如爱马仕),我们要回去反省一下,”老铺黄金创始人徐高明的这句话,本质上是尝试用“奢侈品策略”在行业死局中找条出路。
发现没有,泡泡玛特也是遵循“潮玩奢侈品化”的逻辑,硬是让普通的塑料玩具炒到超百万元。
老铺黄金在选址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仅入驻顶级商圈的顶级商场,比如北京SKP、上海港汇恒隆、广州太古汇、深圳罗湖万象城等等,门店位置就放在其他奢侈品牌附近。砸钱搞装修也是必须的,文化底蕴、氛围营造都给安排上。
核心目标就一个:用店面把“黄金”跟“奢侈品”捆绑在一起,让人进店就感受到爱马仕的气场。
泡泡玛特在国内的选址也非常讲究,强调核心商圈和高端商场,比如上海南京路500平方米的旗舰店和成都IFS的体验店,这种选址策略能直接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
当然了,选择高段位置也会碰到渠道扩张的瓶颈,毕竟顶奢商场容量有限,全国头部高端商业体就那么多,未来拓店空间会变窄。
中国黄金协会在2021年已经明确,古法金饰需满足几大硬标:至少两种传统金银细金工艺,还要有现代设计理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表面呈亚光、砂状肌理等古代宫廷金饰特征。
老铺黄金自称是国内率先推广此概念的品牌,将老祖宗的手艺比如“锤揲、搂胎、花丝”都翻出来,弄出哑光、有肌理感的产品。这满足了特定人群“文化需求”和“个性化”的需求,把消费场景从“买金子”切换成“买身份符号”。
好不好看因人而异,反正老铺黄金将古法工艺当做了最大卖点之一,为定价增加了更多噱头。这就如同泡泡玛特赋予玩具艺术价值,让消费者为“精神需求”买单。
其他金饰品牌基本都采用“克重×当日金价+工费”模式,但老铺黄金所有产品都采用“一口价”。不再锚定金价涨跌后,品牌溢价空间又变大了。
而且老铺黄金的定价并不便宜,2023年1万~5万元的产品占比达到65%,5万元~25万元区间的产品占比也达到了19%。
算下来,2023年老铺黄金足金黄金产品的平均售价为729元/克,足金镶嵌产品的平均售价为1043元/克。而同期,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上海黄金交易所足金价格仅为449.05元/克。
除了定价偏高,老铺黄金还学奢侈品的保值套路——每年搞两三次涨价。因此有人调侃称,老铺黄金只赚有钱人的钱。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就是:在周大福、老凤祥们毛利率还挣扎在30%、甚至20%这片红海里,老铺黄金愣是把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
顶着“黄金界爱马仕”的光环,老铺黄金业绩和市值双丰收。可支撑千亿估值的基石,是否真的稳固呢?
现在许多金饰二手商只看含金量,什么古法匠心、品牌故事统统不作数。《北京商报》曾经报道,单克黄金售价超千元的老铺黄金在二手市场中并不具备保值属性,不少商家表示只能以略高于国际金价的价格进行回收,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会有一定的损失。
这说明,老铺黄金的“保值”或许只能关起门来吆喝,出了大门就任人掂量了。回想销售吹嘘的保值增值、对标奢侈品,很多消费者不免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有没有发现,这跟泡泡玛特如出一辙:二手潮玩价格跳水,稀缺性只存在于品牌闭环和固定群体中。
老铺黄金把古法工艺当做其产品最大卖点,但技术门槛本身并不高。在中国最重要的珠宝产业聚集地水贝,许多工厂具备类似的加工能力。而且,老铺黄金外包生产占比也在上升,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老铺黄金外包产量从36%增至41%。
并且,很多金饰品牌也有“古法黄金”概念的产品。老铺黄金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中国古法黄金珠宝市场规模约为1573亿元,五大黄金珠宝品牌所产生的古法黄金珠宝产品总收入约为724亿元,市场份额为46.1%,而老铺黄金当年销售额约为32亿元,市场份额仅占约2%,排名第七。
这说明老铺黄金在“古法工艺”领域的影响力并没有占据领导者地位,差异化的认知更多来自奢侈品定位和高端体验,核心壁垒的深度得打个大问号。
老铺黄金的招股书显示,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在2021年还只是2%,到了2023年突然蹿到近6%,前二十大客户占比更是达10%。这种“B端化”的趋势,在纯零售品牌里还是比较少见的。
有市场声音提出质疑:“是不是有大客户下场配合“新品发布-限量抢购”的戏码,当托儿给品牌抬轿子、炒热度?”这就如同泡泡玛特被疑“黄牛囤货”制造虚假繁荣。
这种说法现在没实锤,但也敲响了警钟:当千亿市值就押注在几十家门店和一小撮核心买家上,抗风险能力能有多强?
老铺黄金的金光乍现,确实让死水一潭的金饰行业激起了水花,也让同行们红了眼,纷纷开始模仿跟进。
然而,无论是产品保值梦的破碎、还是核心壁垒的单薄,乃至核心客户的依赖症,无一不在高声提醒:这“黄金爱马仕”的王座,远比报表上的数字烫屁股。
真正的饰品价值源于经久的传承,而非瞬间的标价。老铺黄金用十几年创造了自己的资本神话,其未来能否将当下的火爆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
这取决于它能否跨越现实沟壑,证明其华丽外壳之下是足以抵御时间检验的“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