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3 23:04:04 浏览::
循环经济赛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在政策推动“以旧换新”与Z世代拥抱循环经济的双重浪潮下,也迎来快速发展。
国内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头部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正通过双模式拓展、多品类回收布局、平台生态创新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等策略,构建增长飞轮,重塑行业的价值逻辑。
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往往是业务战略有效性的直接反映。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万物新生总收入达到创历史新高的49.9亿元,同比增长32.2%。
从利润端看,二季度,万物新生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8.9%,达到1.2亿元;non-GAAP净利润为9991万元,同比增长24.1%。从GAAP层面来看,二季度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9107万元和7234万元。
这一成绩单不仅表明万物新生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也意味着增长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
一方面,万物新生的增长得益于1P(自营)业务的持续发力,二季度1P产品销售收入达45.6亿元,同比增长34%。1P业务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万物新生在自营产品上的供应链掌控力,通过不断优化回收网络和提升服务质量,万物新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高效的二手产品交易,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二手消费电子市场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二季度3P(平台)业务收入为4.3亿元,同比增长15.4%,则体现了万物新生在平台服务上的拓展能力。通过为第三方商家提供增值服务,万物新生不仅提升了平台的运营效率,还促进了二手商品的交易流通,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
二季度,万物新生全平台二手商品交易量达1030万单,同比增长22.6%。这种“自营托底、平台补位”的结构,既源于万物新生消费电子回收的基本盘稳固,也得益于线下渠道加速扩张、多品类回收带来的增量。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万物新生的线家,自营上门团队人数达到1160人。线下渠道加速扩张不仅是万物新生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举措。
二手商品的非标准化属性,决定了线下场景在信任建立中的不可替代性。通过线下门店,万物新生能够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到店交付和上门回收服务,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
同时,线下门店也成为万物新生多品类回收业务的重要载体。随着消费者对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意识的增强,万物新生在门店内增设箱包、腕表、黄金、名酒等品类的回收服务,满足用户多种回收需求,提升门店坪效。
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804间爱回收门店开通多品类回收服务,包括自营店692间和加盟店112间。二季度,多品类回收GMV为18.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0%,多品类收入增长接近110%。其中,重点品类黄金与奢侈品回收均实现快速增长,黄金回收受益于金价上行趋势,回收GMV同比增长118%,奢侈品回收GMV同比增长63%。
万物新生自2022年开始重点推进“多品类”战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回收需求。多品类回收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了万物新生“手机回收商”的刻板印象,也进一步丰富了业务生态,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标志着其向综合循环服务平台的转型初见成效。
在万物新生的拍拍平台业务发展中,寄卖模式作为新模式发展迅速,二季度拍拍寄卖GMV同比增长128%。
万物新生通过寄卖模式为中小二手商家提供运营支持,前台展示一致、服务标准一致、商品质量可控、售后有保障,综合提升了销售质量与用户体验,增强了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而消费者也能够通过寄卖模式,购买到更多高性价比的二手商品,享受更优质的售后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效应。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用户需求驱动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循环经济赛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交易意愿明显增强。据2025年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81.9%的消费者认同并践行“重生式消费”理念,即通过空瓶回收、以旧换新、二手转卖、旧物改造、再生材料消费等方式,让物品重获新生,减少浪费,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其中,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市场按流转交易额衡量,由1988亿元增长至5567亿元,约扩大2.8倍,CAGR为29.4%;预计2024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规模将达7150亿元。
尽管二手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行业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二手电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万物新生作为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AG真人官方入口通过构筑生态闭环、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一方面,万物新生通过C2B回收平台“爱回收”、B2B交易平台“拍机堂”、B2C零售平台“拍拍”以及海外“AHS Device”四大业务线C”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从回收、交易、零售到海外市场的循环经济闭环,各业务线之间相互协同,形成了坚实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万物新生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技术驱动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万物新生建立了8大区域级大型运营中心和16个城市级运营中心,其中常州和东莞为全自动化运营中心。自动化运营体系的建设,改变了依赖密集型人工质检操作的行业状态,提高了流转效率、质检能力和仓储能力。例如,在万物新生的自动化检测设备上,1-2秒即可检验出手机内是否有过拆修和换件情况,3分钟内即可完成对手机外观、功能和性能的全部检测。
此外,今年7月,万物新生“3C电子产品再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在试点期间,万物新生还参与了《二手货交易市场管理规范》《二手货品质鉴定通则》《直播电商服务质量的信息监测与评价规范》3项国家标准编制,牵头制定《二手手机交易规范》《二手手机出口质量要求》2项团体标准,研究制定企业标准35项。
这种“产业链+技术+标准”的模式,可使万物新生具备的多重优势。在控货端,万物新生掌握优质3C货源,与京东、苹果等知名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证了稳定的货源供应;在处理端,其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技术驱动的运营体系,能够高效地对二手商品进行质检、分级、定价和处理;在销售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将二手商品销售给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准。万物新生在ESG方面的表现,既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也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6月,万物新生发布了第五份年度ESG报告,并首次设定碳减排目标:以2024年为基准,目标于2030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35%,并将范围三的排放强度降低50%。同时,对于没有二次使用价值的废旧电子产品,万物新生选择与具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资质的第三方合作,对机器进行环保拆解。万物新生2024年回收并负责任地处置废旧电子设备共计13.7万台,减少电子产品污染21.92吨。
此外,股东回报计划与现金流管理的平衡,则彰显了长期主义的导向。万物新生宣布在2025年至2027年,将把年度non-GAAP净利润以不低于60%的比例返还给股东,形式包括分红、回购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这一计划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的长期价值。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万物新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余额总计23.5亿元,为稳定运营提供了保障。
从3C回收的基本盘巩固,到多品类扩张的第二曲线显现;从线下渠道的深度渗透,到技术标准的行业输出,万物新生的发展路径指向“生态化、标准化、可持续化”。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万物新生需要在自营与平台业务间找到平衡、突破多品类鉴定的能力瓶颈,并应对来自闲鱼、转转等竞争对手的挑战。随着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拥有技术、品牌、资金等优势的企业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注:non-GAAP,即经调整,均不含员工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及因收购产生的递延成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