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2 06:09:11 浏览::
“这玩意儿也有人买?”当发现自己的订婚实况照片(Live图)在电商平台公开售卖时,小敏的第一反应是错愕。
不久前,她在社交媒体刷到揭露电商平台贩卖素人Live图的帖子,点开链接发现主角竟是自己。“简直是细思恐极。”小敏回忆说。
小敏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近期,一种售卖素人照片的新“生意”在网络悄然滋生。无论是精致的“漂亮饭”、热闹的婚礼现场,还是病床记录、遛狗日常,甚至你正准备啃的泡椒鸡爪特写,都可能正被打包卖给陌生人。
这些被公开售卖的照片动辄数千张,价格却低廉得惊人。只要一分钱就可解锁3000张日常生活Live图,4元可带走“高端”应酬局实录,5元不到便能“买断”他人的恋爱记忆……场景之多让人眼花缭乱,部分商品销量更是直逼上万件。
这些照片从何而来?谁在购买?买来又要做啥?带着重重疑问,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有没有白菜价的生活照和Live图,想收!”“‘少爷’‘公主’生活日常买断”……社交平台上,求购他人照片的帖子屡见不鲜。部分用户习以为常,一些网友甚至在帖子下方留言,主动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打包出售,并承诺“买一张删一张,买下即专属”。
相较之下,电商平台的交易则显得更为“专业”,可谓“明码标价、按需出售”。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输入“Live图”关键词后,页面立刻涌现大量价格各异的商品。商品描述大多打着“苹果Live实况图片高清素材”“旅游+生活+美食合集”等标签。有不少专营此道的店铺将其包装为“电子素材”进行兜售。
不同价格区间对应的商品类型也存在明显差异。几毛钱的低价位图包主打“海量日常”,内容多为随手拍摄的日常风景、美食、名车名包等,涉及旅行、运动、节日等生活琐碎,通常按千张打包售卖;数元价格区间的商品,则多为特定主题,观感上更为“精致”,比如伦敦、洛杉矶、东京等特定城市旅游照片,头等舱公务舱高清实拍,以及约会礼物等,照片数量也相对少一点。
为一探究竟,在某电商平台,记者以0.01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包含3000张Live图的文件。卖家宣称有摄像头信息,都是女生的照片,包含吃喝玩乐日常。
点开网盘链接,一个陌生女性的琐碎世界徐徐展开:高档餐厅的精致餐碟、依偎在怀里的可爱布偶猫、和男朋友的滑雪约会、东京樱花树下的草莓酒、不经意间露出的奢侈品购物袋……
卖家并未直接回复,只是“贴心”地回了一句:“宝宝,资源不是很清楚,如果担心的话,这边给你退款哈!”
随后,记者转向另一家二手平台,以0.99元换来800多张订婚主题的图包。在这里,记者看到了50多组来自不同城市的新人订婚现场高清照。新人的笑容、亲友的祝福,甚至婚书上清晰可辨的姓名,都未经任何遮掩。卖家在商品描述中写道:“可用于摄影宣传接单,推广必备。”
个人隐私的泄露远不止于照片,大量素人视频同样在平台间流通。记者在上述二手平台花费3.59元购入一套短视频热舞素材。文件内是3000份素人女生的跳舞视频,她们的面部清晰可见,没有任何打码处理痕迹。
“我再送你一套海外素材,风险小些。”卖家“大方”地说,随后记者收到了一份包含3000个海外博主的视频素材。
“这些照片买来到底有什么用?”初次发现这门“生意”的广大网友,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最常见的目的,便是为自己的社交账号进行“精装修”,打造生活丰富多彩、品味不俗的人设,这也是Live图备受青睐的关键。相较于易被识破的Ins风网图或过于刻意的专业写真,标榜“原图直出”、强调真实氛围的Live图,更能伪装成用户亲手拍摄的生活片段,无缝融入其社交形象。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声称自己的照片和文案被人“偷”了好几年,这些克隆账号的内容查重率高达90%以上。有网友感叹:“这不只是买Live,更是偷别人的Life。”
其次,则是服务于社交媒体起号运营。旅游博主、美妆达人等新账号的初期运营,常需大量视频图片素材支撑,低价购入的生活图包便成了快捷选择。
第三种用途则更具“实用性”:应对日常请假与查岗。例如向公司或学校证明“人在医院”,一张实况照片,往往能“解燃眉之急”。
“许多人存在误区,认为不就买个图发朋友圈或者当个头像嘛,满足下虚荣心而已,又没赚钱,不会出啥问题。”一位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他提醒,即使这类看似“非商业”的用途,只要涉及他人个人照片,就有可能侵犯照片主体的肖像权、著作权。“侵不侵权,跟商用与否无关,只要是擅自使用他人照片,就会有法律风险,所以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记者深入调查,一个更隐蔽、更危险的风险逐渐暴露——这些被盗取的图片,可能正被用于“杀猪盘”(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方式)的人设打造。
Telegram等海外加密通信软件,就是这类交易的重要渠道。近期,记者潜入一个成员超千人的Telegram群组,目睹了个人照片被分门别类、按需出售的景象。
群组内,图片被细致划分为“亚洲男/女”、“欧美男/女”、“男/女私密”等大类。每套图都根据人物外貌、场景特征被打上特定标签,比如“国内、年轻美女、电商、朋友聚会、旅游”“胖子、宝爸、商务、生活场景丰富”等,并赋予每套图独立编号。
同时,群内还明确标注每套图片的适用场景,如“适合虚拟视频制作”“适用于打造高质量单身人设”“可用于海外精英人设包装”等。部分套图甚至直接标注了原主的社交媒体账号信息,为购买者提供更完整的背景资料。
短短数日,记者看到了大量普通女生的日常自拍、年轻男性的健身照,甚至还有一位网友连续多日买菜做饭的照片……
为了让人设“活”起来,群内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售卖图片,还附赠详尽的“人设包装话术资料包”。这些资料包含从“破冰”到“深度情感绑定”的全流程聊天剧本,情节设计精密到“相识第一天如何寒暄”“第三天如何制造情绪波动”“第五天如何诱导投资”“如何拒绝视频通话”等,每个步骤都事无巨细,堪称“情感诈骗操作手册”。
社交平台上,一些主动出售个人照片的博主会标注“实拍”以示来源。然而,电商平台上动辄数千张,涵盖多人物、多场景的库存,显然无法依靠个人拍摄产出。
面对记者关于素材来源的提问,大部分商家都讳莫如深。只有一名卖家笼统表示素材“均来自各大公开平台”。
“这背后可能存在爬虫技术的滥用。”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战略中心总监孙洁告诉本刊记者,黑灰产团伙会使用自动化爬虫程序并配合图像识别技术,抓住用户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博客等隐私设置不足方面的漏洞,批量抓取用户在这些公开和半公开平台上分享的照片和视频。
“还有可能是第三方平台服务器漏洞被黑客攻击,导致用户数据泄露。”她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未公开的影像也存在泄露风险。小敏就发现自己被售卖的订婚照中,包含从未公开发布的照片。
对此,孙洁分析认为,这主要涉及两类漏洞:一类是部分手机恶意软件以“免费”为名,诱使用户安装,骗取用户相机、相册等访问权限后,偷传用户照片和视频至远程服务器。“尤其要注意伪装成照片美化工具、视频处理工具的相关恶意软件。”她提醒。
另一类则是用户使用云存储等功能时,未设双重认证或使用的是弱密码,被黑客攻破获得账户访问权限导致照片信息批量泄露。
面对照片被恶意收集转卖的风险,孙洁建议,普通用户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防护:首先是从源头上防护。避免在社交账号发布高清正脸照、敏感信息及暴露生活细节的照片;非必要不上传证件及敏感照片,如确需提交,可添加水印,并将敏感信息打码处理;谨慎使用需上传照片的AI换脸、性格测试等程序和网页。
其次,可使用Google Images、百度识图等工具进行反向搜索,查看是否被他人盗用;结合自身特征,在电商平台搜索“Live图”“朋友圈素材”等关键词,排查可疑商品。
当发现照片或视频泄露时,用户应收集证据发起平台投诉与法律维权,同时尽快更换社交媒体账号及头像,更新银行、支付宝等平台敏感信息,降低后续风险。AG真人